长乐王
长乐王

文学常识:三教九流与诸子百家

三教原指先秦时期三大传统宗教:儒教、道教、墨教。

西汉末年,佛教传入中国,加之墨教消亡,故三教逐渐改称儒教、道教、佛教,即为儒释道。


九流分别指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杂家、农家、纵横家、阴阳家。

九流十家,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。

即是分别指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杂家、农家、纵横家、阴阳家、小说家。


小说家闲事娱乐,在古时只有“不学无术”,不具有功名家业,不耕不织的人,才会钻研。以此为生,往往需要迎合他人,近于阿谀奉承。而古代极为缺乏物质资源,小说家无法服务于社会,故而被认为“不入流”。之所以以‘流’来形容,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。无论是山河变换,还是水脉分流,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的同时,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。而小说家,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。但是,小说家其风格特点,独树一帜。三教九流中,诸多大家都有涉猎。作为古时娱人乐己的方法,所以视为“第十家”。


所谓的九流,实际上是指‘上中下’三等。三教之中三等人;自然三三得九。

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,则是源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。

分别指: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法家、名家、杂家、农家、纵横家、阴阳家、小说家。


上九流: 一流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

中九流: 一流举子 二流医 三流风水 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 九琴棋

下九流: 一流巫 二流娼 三流大神 四流帮 五剃头 六吹手 七戏子 八叫花子 九卖糖


九流,也人用来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。

由尊至卑依次是:帝王、文士、官吏、医卜、僧道、士兵、农民、工匠、商贾。

附:商人的身份很低。经常说“士农工商”,商人地位极低。汉朝时,规定商人必须入市籍,且不允许穿丝织品的衣服,不允许作官。晋朝时,规定商人必须穿一黑一白两只鞋,头上戴的帽子上,要写清楚自己贩卖的商品的名称,其实是对人的身份的一种侮辱。唐朝明朝时,虽然允许农民可以穿好的衣服,但仍然不允许商人穿丝织品的衣服,并规定不许穿红色、紫色的衣服。由此可见,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。


陶宗义在其《南村缀耕录》中对元代各阶层作了个排行榜,

即所谓:一官二吏,三僧四道,五医六匠,七猎八民,九儒十丐。


诸子百家是对春秋、战国、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,

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的记载,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,4324篇著作。

其后的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等书则记载“诸子百家”实有上千家。

但流传较广、影响较大、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。

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。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:

法家、道家、墨家、儒家、阴阳家、名家、杂家、农家、小说家、纵横家、兵家、医家。

以孔子、老子、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,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。

经过秦始皇“焚诗书,坑术士”即“焚书坑儒”,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政策,

最终以孔子、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,统治汉族思想、文化两千余年。


西汉刘歆作《七略》:辑略、六艺略、诸子略、诗赋略、兵书略、术数略、方技略。

其中《诸子略》分为诸子十家:儒、道、阴阳、墨、法、杂、纵横、名、农、小说家。

其中《兵书略》分兵家为:兵权谋十三家、兵形势十一家、兵阴阳十六家、兵技巧十三家。

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诸子十家,其可观者九家而已”,

其中小说家“盖出于稗官。街谈巷语,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”,

依据孔子之言,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,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弗为也”。

所以即便有可采之处,也是“刍荛狂夫之议”,故而不在可观的九流之内。

班固以为,“九家之术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”,“其言虽殊,辟犹水火,相灭亦相生也”,

如果一个人能够“修六艺之术,而观此九家之言,舍短取长”,则可以“通万方之略”耳。


四书五经: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。

六艺:指“六经”,即孔子晚年整理的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乐》《春秋》。

其中《乐经》已失传,仅存《乐记》一篇,乃并入《礼记》中,后遂有五经之名。

其中《礼经》:汉代指《仪礼》,分《大礼》《小礼》,后失传其一,并更名为《礼记》。

事见于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及至秦之季世,焚诗书,坑术士,六艺从此缺焉。


六艺也指源于周朝的教育体系,士子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

也就是所说的“通五经贯六艺”的“六艺”。出自《周礼·保氏》曰:养国子以道,

乃教之六艺:一曰五礼,二曰六乐,三曰五射,四曰五御,五曰六书,六曰九数。

本文番号: 长乐王 - 三教九流 - 文学常识:三教九流与诸子百家

评论